1楼
- BJGS
- 2020/1/30 18:31:26
4月14日,浙江舟山群岛新区研究中心第三期周末智库沙龙在浙江海洋大学行政楼三号会议室如期举行。本次沙龙邀请到了《浙江海事》杂志编辑部副主编郑健老师担任主讲人,浙江舟山群岛新区研究中心主任黄建钢教授主持。
本期沙龙的主题聚焦社会公众和广大市民一直都非常关注的城市文明问题,来自舟山市政法委、舟山市文明办、浙江大学出版社、杭州电视台、浙江海洋大学以及浙江舟山群岛新区研究中心等单位的相关领导和多名专家学者齐聚一堂,以“创建文明城市 更需要文明引领”为题,结合舟山市创建文明城市的相关内容展开一场精彩的“头脑风暴”。
“对舟山创城的重新审视”
全国文明城市是一个城市的最高荣誉,是反映城市发展实力、文明程度、整体形象的最好品牌。舟山2018年的“创城风暴”给这座城市的市民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重新审视舟山的创城过程,既积累了满满的工作经验,同时也需要清醒的看到,舟山距离全国文明城市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存在很大的继续完善的空间。
舟山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定位是什么?在浙江舟山群岛新区研究中心主任黄建钢教授看来,舟山应该根据城市本身的优势和特色,来打造属于具有舟山特色的创城文化品牌。黄建钢提出,舟山创城的参照视野不应该仅仅局限在省内,作为国家级新区和自由贸易试验区,舟山应该坚持高点定位、高瞻远瞩,要对标国内甚至是国际具备着先进水平和丰富经验的地区,以更高的水准来提升文明城市创建的工作效果。同时,在整个文明创城过程中,要更加注重舟山特色、舟山标准的打造,要敢于创新,积极探索全新的模式和经验。
“舟山创城的最终目标是什么样的,想要达到一个什么样的状态?这是一个非常值得思考的问题。”浙江海洋大学副校长徐士元认为,只有真正明确了创建全国城市的顶层设计和核心目的,才能更加系统、更有针对性的指导创城实践和行动,确保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始终能够按照一个确定的方向稳步前进。
舟山市文明办副主任郑军伦认为,舟山文明创城对于城市形象的提升的综合效应其实已经开始逐渐显现出来,借助文明创城的机会,舟山对定海等老城区进行了全面升级改造,仅仅在去年一年时间中内就投入超过了20亿元的资金来完成这项工作,通过全面改造,很多原来的老旧小区的环境状况得到了天翻地覆的巨大变化,得到了市民百姓的真心拥护。
此外,从整个城市来看,经过文明创城,舟山的城市美誉度和营商投资环境大大提升,前来投资的世界500强企业来明显增加,城市的核心竞争力明显增强,这为整个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能。
“创城要以民生为导向”
“一个文明的城市,肯定首先要是一个充满活力的城市”,黄建钢教授认为,整个城市的活力也是城市文明的一种生动体现,应该从如何提升整个城市的活力和精气神的角度来思考文明创城的未来发展方向。
“维护和提升民生环境,应成为创城的根本目的和基本要求”,郑健老师在主讲报告中提出,文明创城一定要摆脱急功近利的倾向,其核心目的要真正体现出以民生为导向,让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成果能够更多的惠及到广大市民。郑健老师根据收集到的舟山创城过程中的一些实际案例,来阐释了对于这个问题的看法。他特别强调值得注意的一点是,在文明创城活动的执法活动中,一定需要更加注意文明,要从以人文本的角度把百姓的民生需求真正考虑进来,让大家真正感受到这座城市的温暖。
舟山创城中,可能给市民感受最为明显的就是2018年舟山对于城市交通秩序的大力整顿,让整个城市的交通文明程度有了明显的提高。郑健老师认为,要想彻底解决城市流浪狗问题,政府部门也必须要出台更加全面规范的标准,加强管控力度。
“城市狗患的乱象,不是一个小问题”,郑健老师结合个人的实际观察和亲身感受,分享了他对于解决市民反映强烈的“城市狗患”问题的思考。在他看来,对于一个城市来说,市民的安全感、幸福感和归属感最为重要,而大量存在的流浪狗不仅仅是对城市的环境造成了很多负面的影响,更重要是的对市民的生命和健康安全造成了很大的威胁。
“解决狗患问题,其实要真正的体现出以人为本的精神”,浙江舟山群岛新区研究中心副主任耿相魁教授认为,要从理念上正本清源,真正认识到对于虽然养狗是市民的自由和权利,但是前提是尊重城市文明的规范,不能触犯到别人的权益边界。
“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中,城市居民的满意度是一项非常核心的指标。没有广大群众对于城市的社会治安状况不满意,没有对生命财产的安全感,那么再优美的城市环境都是没有意义的”,舟山市委政法委委务会议成员、政治部主任江腾认为,扫黑除恶对于提升城市的文明水平也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他看来,文明城市反映的是一个城市的整体文明水平,全国文明城市是含金量很高的城市,品牌有很高的标准,其中也包含对社会治安方面的要求。江腾表示,舟山的创城工作周期是三年的时间,舟山根据中央和省委的统一部署,开展扫黑除恶的专项斗争正好也是三年,这两项工作其实是完全相辅相成的关系,可以在实际工作中更加有意识地区发挥协同效应。
“注重市民文化的精神滋养”
“作为一名高校文明创建工作的管理者,对于文明创建的过程可能有着更加深刻的体会。其实,哪怕是作为一名普通的舟山市民的视角,对于创建文明城市的感受其实也非常强烈。”浙江海洋大学党委副书记王捷认为,文明城市创建过程中要实现“管”和“养”的有机结合,就是既要有强制的一些规范和标准来约束城市市民的不文明行为,惩戒严重文明示范行为,形成制度红线。另外一方面,从长期来看,政府要注重市民文明素养内涵的培养和提升,这对于一个城市的文明程度才是影响最为深远的关键因素。
“很多司机都知道不要闯红灯,但是整个交通的安全意识是非常不强的,”郑健老师通过城市交通管理的案例来说明市民意识的重要性,比如城市的红绿灯和斑马线问题,很多司机习惯于在红绿灯前面急刹车,反而导致了很多的追尾事故。如果能够具备很强的文明意识,应该是在经过每一个路口的时候,都能够提前将车速降下来,仔细查看路口的交通状况,这就是文明的一种自觉意识。
对于如何培养市民的文明意识,杭州电视台著名主持人、浙江省伦理学会优礼文化研究专业委员会会长李天琼老师分享了她的“优礼”行动对于提升市民文明意识和文明习惯养成的成功经验。李天琼表示,优礼的内涵是优良礼仪、优质礼仪、优雅礼仪,它包括了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也涵盖了日常生活素养。
2016年,由杭州市文明办等单位等发起的的“优礼杭州人”——提升公共文明社会化教育服务活动成为服务G20峰会的主题活动之一,通过“优礼公益导师”到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学校、社区,特别是联合在杭高校举办了300多场礼仪培训,教大家如何文明旅游、文明接待、文明过节等,倡导广大市民遵守“克己守礼、约束自己;勿扰他人,保持距离;相互谅解,微笑致意”的准则,向全世界展示了杭州这座城市的文明形象,为城市文明水平的提高作出了积极贡献。
浙江大学出版社编辑王镨先生则认为,大学是一所城市文明的窗口,在城市文明创建过程中,高校的示范带领作用绝对不能忽视。他提出,浙江海洋大学作为扎根舟山的一所高校,海大的师生应当成为引领舟山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一个重要力量,通过文明校园的打造对于整个城市的文明水平起到更多的带动。
“创建文明城市是一场持久战”
“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是一场持久战”。
2019年,舟山已经进入了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第二个年头,“常态化”一词成为频频出现在政府关于创城工作的各种文件中,政府部门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常态化巩固保持创城成果,坚决杜绝反弹回潮,在完善创城工作的长效机制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黄建钢教授提出,舟山作为国家级新区和自贸试验区,在探索创建文明城市的长效机制上具有先行先试的天然优势,舟山的文明创建应该作出更加具有特色的示范,让文明创建真正成为城市美好发展愿景的一种有效载体。他认为,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中,包括高校学者在内的专家教授应该保持对这一领域的关注,为城市文明创建提供更多的高质量建议,浙江舟山群岛新区研究中心也将真正发挥新型高校智库的理论研究和咨政建言作用,为舟山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作出更大的贡献。